数据显示,包括电力、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航空六大行业的高排放企业,碳排放量占广东省碳排放总量约70%,碳排放配额总量超过4亿吨。
1992~2020年,中国酸雨总体呈减弱、减少趋势。196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0.8,是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
1961~2020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中国气象局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出台更加严格的京6B车用油品标准,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范围。紧盯重点,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机动车监管方面,北京累计淘汰国Ⅲ汽油车8.4万辆,推广新能源车43万辆。
全市1.3万余个入河排口纳入台账并动态更新。清管行动累计清掏污染物同比增加25%,完成300余个小区雨污混接错接治理。2019年12月,广东生态补偿平台启动,落地首个生态补偿产品,开发生态补偿核证自愿减排量(STCER)2220吨,并完成交易。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广东,碳排放权配额不但可以交易买卖,也可以作为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当然,并不是所有森林都能拿到碳市场交易。单位原油加工量、机制纸制造和航空运输量碳排放下降幅度分别为10%、4.2%、5.8%。而且,广东一开始就挑了一个更困难的模式:跳过100%免费发放配额的过渡期,直接进行有偿竞价发放。
这又引出广东碳市场的另一项制度创新生态补偿核证自愿减排量(STCER)。2011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在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广东名列其中。
成交额突破40亿元大关 广东企业提前历练根据广碳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20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88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68%,稳居全国首位。而碳普惠制度,正是广东提供的重要生态产品。数据显示,包括电力、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航空六大行业的高排放企业,碳排放量占广东省碳排放总量约70%,碳排放配额总量超过4亿吨。10年前碳市场刚启动时,很多企业对于碳是什么,一无所知。
诚如孔晴熙所言,对于纳入控排的企业来说,其实这是一种成本重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给企业一个周期,让他们能逐渐主动地去做节能减排、产业升级改造之事。由此,又催生了广东碳市场的另一项创新碳普惠机制。进入碳市场必须满足前提条件可核查、可量化、可追溯。对于从来没有受到过碳排放总量限制的广东企业来说,让其控制排放、花钱买配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试行办法》总则的第一条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碳排放管理活动。2019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碳排放权交易所是做煤炭交易吗?如此创新的机制要推行下去,阻力显而易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坦言。而究竟是通过技术改进来减少碳排放,还是花钱购买配额,则由企业自己衡量。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广东碳市场陆续推出碳排放权抵押融资、配额回购、配额托管、远期交易等创新型碳金融业务,为企业碳资产管理提供灵活丰富的方案。南都:目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广东碳市场交易的情况如何?广碳所负责人:投资者是广东碳市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不仅为整个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也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活跃了整个市场交易氛围。累计成交金额40.95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5.78%,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40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单这6大行业就占到了广东省全社会排放量的70%以上。而这种生态价值,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交易。这几年一直是量价齐升的状态,北京太铭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广东碳市场开启之时就参与进来。
很显然,广东碳市场已成效初显。面对面广东碳市场三大机制可为全国提供借鉴南都: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广东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广碳所负责人:广东碳市场有3个机制在全国比较有特点,能够为全国碳市场提供一些借鉴的经验。
另一方面,企业碳强度下降后,碳排放资产富余,从而实现了减排带来收益的理想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其他七个试点(福建于2016年成为第8个试点)省市,则基于各自不同现实,做法不一,市场化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说服企业。2016年12月,又加入造纸和民航两大行业。
截至2021年6月中旬,广东各类创新型碳金融交易业务累计交易碳排放权约2721万吨,交易金额3.15亿元,碳配额托管1856万吨,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746.19万吨,融资金额7507.73万元,各项碳金融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平台功能,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以林业、光伏为代表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高于碳排放配额同期成交价,反映出社会对于PHCER公益性质的认可及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从筹备到运行,她不仅参与其中,还一直见证着广东碳交易市场不断试水,不断创新发展的全过程。
而其它参与碳交易的市场主体已超过了1200个。如今,6大行业中的控排企业约250家。
从上述数据亦可以看出,碳市场在促使企业主动实施节能改造的同时,也让企业提高了运营效率。今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聚焦碳中和碳达峰。
据广碳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我国的绿色金融还未形成成熟的模式,而且银行对于碳市场也没有什么认知,也不敢轻易去做。过去,中国的企业没有碳排放概念。
至于个人投资者参与广东碳市场,目前交易量还很小,不到4%。我们不希望碳市场成为一个投机性过程的市场,这样就背离了初衷,所以这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作为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最终选择了一条高度市场化的道路。不过,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在这种情况下,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的结合怎么操作,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2017年,广东发布《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而且,还通过碳排放权远期、碳排放权回购、碳排放权托管等碳金融工具为控排企业开展融资提供有效渠道,提升了广东碳市场的资产管理水平。
近年来,广东不断扩大碳普惠的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范围,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护林、巡林等生态保护提供激励和补偿。截至2021年6月中旬,广东碳市场累计备案签发了171个碳普惠项目,签发191.96万吨PHCER,其中林业碳普惠项目135个,签发177.08万吨林业PHCER,为林业碳普惠项目业主创收3584.8万元。
其中对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这个区域,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当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成立。
© 1996 - 2019 点金成铁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龚家